【原文】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① ,俱以习之 ② 。
【注释】
①彩女:即采女。汉代宫女的一种称号,在宫中的地位较低,后也泛指宫女。应劭《风俗通义·佚文》曰:“六宫采女凡数千人。按采者,择也。天子以岁八月,遣中大夫与掖庭丞相工,率于洛阳乡中阅视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长壮皎洁有法相者,因载入后宫,故谓之采女也。”《汉书·外戚传》曰“家人子”,颜师古注曰:“采择良家子以入宫,未有职号,但称家人子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曰:后宫“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七月七日:俗称七夕。《风俗通义·佚文》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自汉代起,即传说牛郎织女这夜在天河相会。在这天,民间还有晒经书以及姑娘穿针乞巧的风俗。七孔针:针名。开襟楼:又名开襟阁,汉代掖庭楼阁名,在未央宫,宫女居住之所。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二曰:“汉宫女七夕穿针,皆会于开襟楼,针皆七孔。”楼,古代城墙或土台上的建筑物,似阁或榭。吕思勉《中国文化小史》说:“《尔雅·释宫》:‘四方而高曰台。有木者谓之榭。陕而修曲曰楼。’《注》云:‘台,积土为之。’榭是在土台之上,再造四方的木屋。楼乃榭之别名,不过其形状有正方修曲之异而已,这都是供游观眺望之所,并不是可以住人的。”
②俱以习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曰:“《西京杂记》曰:‘汉采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今七夕望月穿针,以彩缕过者为得巧之候,其事盖始于汉。”
【翻译】
汉代的宫女常常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在未央宫开襟楼穿七孔针,大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