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 ① 。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 ② 。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③ 。”扬子云以为一出一入。
【注释】
①《鸿烈》:即《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共有内篇二十一论道、外篇三十三杂说,今只存内篇。此书是淮南王刘安主持,延请八位门客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共同讨论编撰而成。《淮南子·览冥训》曰:“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献其智,远者怀其德。”该书以此为主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兼采糅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之说,内容庞杂,认识上提出“物至而神应”,“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汉书·艺文志》将其归为“杂家”类。该书系统详尽地总结了西汉前期的道家思想,是研究黄老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集权分庭抗礼的思想的集中体现。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说:“(《淮南子》)全书兼顾自然与人间,也有着以宇宙涵盖人事的大格局。”
②“鸿,大也”以下三句:《淮南子》高诱注叙曰:“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③风霜:比喻文字严峻、冷厉,有肃杀之气。
【翻译】
淮南王刘安著有《鸿烈》二十一篇。鸿,是大的意思。烈,是明亮的意思。说明这本书是要弘扬并阐明礼教的。这书被称为《淮南子》,也称《刘安子》。刘安自称:“书中字字都带着严峻冷厉之气。”扬子云认为两种说法都与原书不尽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