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祖初入咸阳宫 ① ,周行库府 ② ,金玉珍宝,不可称言 ③ 。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 ④ ,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⑤ 。复铸铜人十二枚 ⑥ ,坐皆高三尺 ⑦ ,列在一筵上 ⑧ ,琴筑笙竽 ⑨ ,各有所执,皆缀花釆,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 ⑩ ,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 ⑪ ,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 ⑫ ”。玉管长二尺三寸 ⑬ ,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 ⑭ ,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琯 ⑮ ”。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 ⑯ ,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⑰ 。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 ⑱ ,羽并将以东 ⑲ ,后不知所在。
【注释】
①咸阳宫:秦代皇宫,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从孝公开始,历代秦王以渭水为中轴线大造宫殿,先后建起咸阳宫、章华宫、兴乐宫、华阳宫等宫殿。《三辅黄图》卷一曰:“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旧事》曰:“秦于渭南有舆宫(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长桥三百八十步,桥北京石。”秦亡后,被项羽焚毁。刘庆柱《三秦记辑注》说:“秦咸阳宫宫殿建筑遗址考古发现,建筑毁于大火。遗址堆积之中有大量被火烧而变形的各种金属建筑构件,一些建筑遗迹被烧成砖红色,不少金属构件、砖瓦等被大火烧流并凝结在一起,火势之大可以想见。”刘庆柱《地下长安》说:“秦咸阳宫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已经进行了考古发掘,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战国时代与秦代都城之中唯一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该宫殿建筑,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单元统一于一个整体的高台宫殿建筑群,在使用功能、通道、采光、排水及结构诸多方面都作了合理的安排。……战国秦汉时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阶段,这座大体量的多层楼阁式高台建筑遗址,又是目前所知最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古代高台宫殿建筑物遗存,它把过去认为汉代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诸多方面,提前到战国中期或秦代。”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三秦记》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自栎阳迁都于此,后置县。《三辅黄图》卷一曰:“自秦孝公至始皇帝、胡亥,并都此城。按孝公十二年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三秦记》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一天下,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徙天下豪富二十(十二)万户于咸阳。”都城规模也不断扩大。《三辅黄图》卷一曰:“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鄠、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汉书·地理志上》曰:“渭城,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更名渭城。有兰池宫。”陈晓捷注《三辅旧事》引《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说:“秦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与正阳乡之内。其范围大致东起柏家嘴,西至毛家沟,北到高干渠,南部因渭水北侵蚀,已无遗迹可循。现存面积约20平方千米。城址中部偏北探出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平面略呈长方形,应为宫城所在。宫城内外探出夯土基址二十余处,其中八处在城内,已发掘者为战国遗存。宫殿区东端的柏家嘴、西端的毛家沟似为六国宫殿区。另外在城址有冶铸和制陶等遗迹。”
②库府:即府库。古时国家储藏财物、兵甲的处所。《孟子·梁惠王下》曰:“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库,储藏战车兵甲的屋舍。后泛指储物的屋舍。刘熙《释名·释宫室》曰:“库,舍也,物所在之舍也。故齐鲁谓库曰舍也。”府,古时国家储存财物或文书的地方。《礼记·曲礼下》曰:“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郑玄注曰:“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汉书·郊祀志上》曰:“史书而藏之府。”亦指达官贵人的住宅。
③称言:用语言形容。
④蟠螭(pán chī):盘曲的无角的龙,常用作器物的装饰。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蟠,盘曲。扬雄《法言·问神》曰:“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⑤焕炳:明亮的样子。列星:众星。盈:充满。
⑥铜人十二枚:《史记·秦始皇本纪》曰:“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 ,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正义》曰:“《汉书·五行志》云:‘(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云:‘铜人,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门。’”程大昌《雍录》卷十曰:“《史记》:‘……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喜其为己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⑦坐:底座。
⑧筵:以竹篦、枝条或蒲苇等编织而成的席子,平铺在地面作坐具。筵上可加席。
⑨笙:古代管乐器名,殷周时已流行,由簧片、笙管和斗子组成,簧片古时用竹制,后改用响铜,簧管自十三到十九根不等,演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诗经·小雅·鹿鸣》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许慎《说文解字》“竹部”曰:“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古者随作笙。”笙有大小之分,《尔雅·释乐》曰:“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郭璞注曰:“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乡射记》曰:‘三笙一和而成声。’”邢昺疏曰:“巢,高也,言其声高。李巡云:小者声少音出和也。孙炎云:应和于笙。”竽: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略大。《周礼·春官·笙师》曰:“笙师:掌教吹竽、笙、埙……以教祴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曰:“按《通卦验》‘竽长四尺二寸’,注云:‘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长盖取于此也。’”应劭《风俗通义·声音》曰:“《礼记》:‘管,三十六簧也,长四尺二寸。’今二十三管。”
⑩纽:提,拉。
⑪ 徽:琴徽,原指系琴弦的绳子。后指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用贝壳或金玉制成。《汉书·扬雄传下》曰:“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颜师古注曰:“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陈旸《乐书·琴晖(徽)》曰:“琴之为乐,弦合声以作主,晖(徽)分律以配臣。……自古晖(徽)十有三,其一象闰,盖用螺蚌为之,近代用金玉瑟瑟水晶等宝,未闻有弦绳之义。”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琴辨·琴徽》曰:“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贵蚌徽者,盖蚌有光彩,得月光相射,则愈焕发了,了然分明,此正谓‘对月’。及膝上横琴,设若金玉则否。今人少知此理。然当用海中产珠蚌,他蚌无甚光彩。”
⑫ 璠玙(fán yú):春秋时期鲁国所产的美玉名,又作玙璠。许慎《说文解字》“玉部”曰:“璠,璠玙,鲁之美玉。孔子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以美玉形容音乐,比喻美好。
⑬ 管:古乐器名,亦为以管发声乐器的总称。《诗经·商颂·那》曰:“鞉故渊渊,嘒嘒管声。”《诗经·周颂·有瞽》曰:“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曰:“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一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应劭《风俗通义·声音》曰:“《礼乐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象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尚书大传》:‘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后乃易之以竹耳。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凤凰仪也。”
⑭ 隐辚:隐然飘忽的车声。辚,车声。丁度《集韵·真》曰:“辚:辚辚,众车声。”亦代指车轮。相次:前后连接。
⑮ 昭华:美玉名。《淮南子·泰族训》曰:“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琯:同“管”,古乐器名,即玉管,以玉制成,像笛。《晋书·律历志》曰:“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管,以玉为之。”此系玉管,故以昭华命名,寓意精美名贵。
⑯ 有明:透明。
⑰ 历然:清晰的样子。
⑱ 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汉高祖刘邦和项羽相约,先入关者为王,之后高祖先攻入咸阳城,听从下议,封府库还军霸上。《史记·留侯世家》曰:“沛公(刘邦)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张)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史记·高祖本纪》曰:“(沛公)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曰:“(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秦末跟随叔父项梁起义,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从垓下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后自杀。
⑲ 将以东:项羽进入咸阳后,焚毁秦宫室,拒绝定都关中,而返楚地。《史记·项羽本纪》曰:“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将,携带。
【翻译】
汉高祖刘邦刚进入咸阳宫时,在宫中的库房里巡视了一圈,发现里面的金玉珍宝,无法用语言形容。其中尤其让人惊异的,是一种青玉五枝灯,这个灯有七尺五寸高,下面做了一条盘曲的无角的龙,龙嘴里衔着灯,灯点燃时,龙身上的鳞甲都颤动起来,闪闪发亮,好像无数个星星挤满屋里。还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底座高三尺,一起围坐在筵席上面,每个铜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件乐器,有琴、筑、笙、竽等,铜人身上点缀着彩色花纹,神情庄重,好像活人一样。筵席下面有两只铜管,上面的口高达数尺,一直伸展到筵席后面,其中一只管子是空的,另一只管内有绳子,绳有手指那么粗,让一个人吹着空管,另一个人拉着绳子,各种乐器就一起演奏起来,与真的乐器演奏没什么两样。有一把琴有六尺长,上面安着十三根弦,二十六个琴徽,用各种宝物装饰着,琴上雕刻着“璠玙之乐”四个字。还有一个玉管,长二尺三寸,有二十六个孔,吹起玉管,就好像看到车马穿过山林,听到车马前后相接驶过时隐约飘忽的车声,吹奏一停止,便再也看不见车马了,这个玉管上刻着“昭华之琯”四个字。还有一枚方镜,四尺宽,五尺九寸高,内外通透,人对着镜子照,镜子里的人影是倒立的。用手抚摸着心口照镜子,就能看见自己的肠胃和五脏,清晰得毫无遮挡。人体内如果有疾病,就捂着心口来照一下,就能知道哪里有病。还有,如果女子有邪心,照了这个镜子,就会胆张心动。秦始皇经常用这面镜子照宫女,发现胆张心动的就杀了。高祖把这些宝物全部封存起来等待项羽到来,项羽带着这些东西东归而去,后来就不知道这些东西流落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