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 ① ,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 ② 。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帝,常以赵王如意为言 ③ ,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 ④ ,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 ⑤ 。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 ⑥ ,以趣良时 ⑦ 。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 ⑧ ,以豚黍乐神 ⑨ ,吹笛击筑 ⑩ ,歌《上灵》之曲 ⑪ 。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 ⑫ 。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 ⑬ ,作于阗乐 ⑭ 。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受 ⑮ 。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 ⑯ ,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⑰ 。九月九日,佩茱萸 ⑱ ,食蓬饵 ⑲ ,饮菊华酒 ⑳ ,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 ㉑ ,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 ㉒ ,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 ㉓ 。三月上巳 ㉔ ,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注释】
①侍儿:贴身侍女。贾佩兰:人名,生平不详。
②扶风:即右扶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三辅决录》曰:“扶风,扶风化也。”汉代京畿行政区划名,三辅之一,辖地在关中西部,即秦岭以北,西安和泾河以西共二十一个县,治所在汉长安城,《三辅黄图》卷一曰:“扶风,在夕阴街北。”亦为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前144)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段儒:人名,生平不详。
③以赵王如意为言:以赵王如意为话题,指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之事。
④术:办法。高祖一直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虽遭众臣反对但坚持己见,后吕后听从张良之计,为太子刘盈请来高祖求而不得的四位隐世高人为傅。《史记·留侯世家》曰:“(四人离开后)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易太子之事就此作罢。
⑤《大风诗》:即《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曰:高祖称帝后回家乡沛县“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⑥妖服:色彩艳丽的服装。
⑦良时:良辰佳时,美好的时光。
⑧灵女庙:无考,或为设在宫中的寺庙。干宝《搜神记》卷二曰:“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黍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皇来》。乃巫俗也。”伶玄《赵飞燕外传》曰:“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此“灵安庙”或即“灵女庙”。蔡邕《王子乔碑》曰:“咨访其验信而有征,乃造灵庙以休厥神。”灵庙是供奉神灵之处,灵女庙或亦属灵庙之类。
⑨豚:小猪。亦泛指猪。《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曰:“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孟子·梁惠王上》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黍(shǔ):崔豹《古今注·草木》曰:“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穄,亦曰黄黍。”罗愿《尔雅翼·释草一》曰:“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黍属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称稷、穄,现称稷子、糜子。糯者古称黍,现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是一种早熟耐旱的粮食或饲料作物。黍稷起源于中国,为商周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在甲骨文和《诗经》中黍的出现最多,远远超过粟。”
⑩笛:应劭《风俗通义·声音》曰:“《乐记》:‘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于雅正也。’长二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马融《笛赋》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音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材以当檛便易持,京君明贤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但吴翌凤《灯窗丛录》二曰:“《风俗通》曰:‘笛,武帝时丘仲所作。’非也,高祖初入咸阳宫,得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铭曰昭华之琯。在武帝前。”
⑪ 《上灵》之曲:古乐器名,无考,或与祭祀灵女庙有关,为娱神或祭神的乐曲。
⑫ 《赤凤凰来》:古乐曲名,又名《凤凰来仪》《神凤操》《仪凤歌》,相传周成王所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神凤操》曰:“一曰《凤凰来仪》。《古今乐录》曰:‘周成王时,凤凰翔舞,成王作此歌。’谢希逸《琴论》曰:‘成王作《神凤操》,言感化之德也。’《琴集》曰:‘《凤凰来仪》,成王所作。’”歌辞曰:“凤凰翔兮于紫庭,予何德兮以感灵。赖先人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蔡邕《琴操·仪凤歌》曰:“凤皇来舞于庭……成王乃援琴而鼓之,曰:‘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凤皇来兮百兽晨。’”伶玄《赵飞燕外传》曰:“上灵安庙。是日,吹埙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
⑬ 百子池:一说汉宫内池名,一说上林苑内池。《三秦记》曰:“汉上林苑有池……积草池、麋池、舍利池、百子池。”另《三辅黄图》卷四曰:“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阙,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辰命乃免。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池上。”与本条所述相近。
⑭ 于阗(tián)乐:泛指西域民族音乐。于阗(tián),古西域国名,又名于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居民从事农牧,多桑麻,产美玉。
⑮ 受:用同“绶”,丝带。
⑯ 雕房:宫中专门从事雕刻的地方。一说用彩绘装饰的房子。房,古代指正室两旁的房间。许慎《说文解字》“户部”曰:“房,室在旁也。”段玉裁注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刘熙《释名·释宫室》曰:“房,旁也,在堂两旁也。”后泛指房屋、房间。北户:北门。
⑰ 北辰星:即北极星,又名中宫、天极、天枢、极星。《尔雅·释天》曰:“北极谓之北辰。”郭注曰:“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邢昺疏曰:“极,中也,辰,时也,居天之中,人望之在北,因名北极。斗杓所建,以正四时,故云北辰。《论语》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也。”《史记·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索隐》引元命苞曰:“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运动,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古人以为北极星是太由子、帝星、庶子、后宫、天枢等五星拱卫的聚星,在天星中的地位最为至上、尊贵。汉代时,人们将不同的人与天上的某个星位相联系,认为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因此观测天象便可以推测出人的祸福安危。而皇帝、后宫是与北辰星相对应的关系,所以宫女便向北辰星祈求长命百岁。
⑱ 茱萸(zhū yú):又称“越椒”“艾子”,常绿植物,生长在河川中,其味香浓,具有杀虫消毒、祛风逐寒的功能。古代风俗认为茱萸可以避邪,所以人们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以求一年平安。《艺文类聚》卷四曰:“《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风土记》以为此日折茱萸插头,以辟邪气,而御初寒,与此并不相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⑲ 蓬饵:用蓬蒿制作的饼子。一说为一种麦食。孙诒让《札迻》卷十一曰:“‘蓬’即‘麷’也。《周礼·笾人》郑司农注云:‘熬麦曰麷。’郑康成云:‘今河间以北,煮穜麦卖之,名曰逢。’《齐民要术》引崔寔《四民月令》云:‘腊月祀炙逢。’麷、蓬、逢字并通。”饵,糕饼。《周礼·天官·笾人》曰:“糗饵,粉糍。”郑玄注曰:“合蒸曰饵。”扬雄《方言》卷十三曰:“饵谓之糕,或谓之糍。”
⑳ 菊华酒:用菊花酿制的酒。民间风俗,九月九日饮菊花酒可以驱邪避祸,延年益寿。菊花性微寒,味甘苦,能清热、平肝、明目,常饮菊花酒有强身益气之功效,故有令人长寿之说。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悬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艺文类聚》卷八一曰:“《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夭,菊华轻身益气故也。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月送水二十斛,用之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瘳。”
㉑米:去皮的谷物的仁。黍、稷、稻、粱、菰、菽等谷物有米。
㉒上辰:农历每月上旬的辰日。此指每月第一个地支是“辰”的日子。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计算日子,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一一轮流对应组合,六十为一个轮回。辰日并非固定的日子,隔十二天出现一次。
㉓祓(fú):古代消灾祈福的祭礼或风俗。许慎《说文解字》“示部”曰:“祓,除恶祭也。”《左传·僖公六年》曰:“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杜预注曰:“祓,除凶之礼。”
㉔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此指每月第一个地支是“巳”的日子。三月上巳是古代节日,这一天,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祀,用香草泡水洗濯沐浴以祛邪除恶,免灾除病,谓之“禊”或“祓禊”。《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曰:“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曰:“《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同时还有人欢快热闹地携酒食宴饮,谓之“祓饮”。汉代以后禊事更常见,《后汉书·礼仪志上》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汉以前,上巳必在巳日但不固定在三月三日,魏后必在三月三日但不固定在巳日。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作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三月三’遂成群众性传统节日,宴饮游乐,赋诗为文,极为热闹。……另外,古代秋天也举行同类活动,谓之‘秋禊’。”
【翻译】
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佩兰,出宫后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她说起在皇宫里的时候,看见戚夫人侍奉汉高祖,曾经向高祖提起赵王如意的事情,高祖在思考,好半天默默不语,只是唉声叹气,神色很悲伤凄凉,却想不出什么好方法,就让戚夫人击筑伴奏,自己唱起《大风歌》来应和。贾佩兰又说在皇宫的时候,曾经用弦管乐器伴奏歌舞来娱乐,大家争相穿上艳丽的服装,来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十月十五日,大家一起进灵女庙,用小猪、黍米酒祭神,吹笛击筑,唱起《上灵》之曲。然后又互相手拉着手,用脚踏地,合着节拍唱起《赤凤凰来》。到了七月七日,大家一起来到百子池边,演奏西域的乐曲。演奏完以后,拿起彩色的丝线相互牵起来,叫作相连绶。八月四日,从专事雕刻的房间北门出去,到竹林里下围棋,赢的人整年都会有福气,输的人这年都会有病灾,但取来丝线,向着北极星祈求长命百岁后就能免去疾病。九月九日,佩戴茱萸,吃蓬蒿饼,畅饮菊花酒,这样就能长寿了。菊花开放的时候,将花茎和叶子一起采下来,再掺和进黍米酿酒,到来年的九月九日,这酒才算酿造好,可以喝了,所以称它为菊花酒。正月的第一个辰日,大家到水边洗清污垢,吃蓬蒿饼,举行祭祀以祛除灾恶。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再聚集在流水边演奏音乐。就这样过完了一年。戚夫人死后,她的侍女们都出宫嫁给了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