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所知有鞠道龙 ① ,善为幻术 ② ,向余说古时事:有东海人黄公 ③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 ④ ,以绛缯束发 ⑤ ,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 ⑥ ,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 ⑦ 。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 ⑧ ,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⑨ 。
【注释】
①鞠道龙:人名,生平不详。
②幻术:古代魔术,或方士、术士用以迷惑人的法术。流行于汉代,其技艺似源自西方,汉武帝时,西域使者往来长安,安息国便曾献有眩人。《史记·大宛列传》曰:“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集解》注曰:“应劭曰:‘眩,相诈惑。’”《正义》引颜师古注曰:“今吞刀、吐火、殖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文中的“眩”即指幻术。周天游《西京杂记校注》说:“东汉永宁元年(120),掸国所献还有罗马幻人。又其技艺出于中国本土,往往与方士之术方术相结合,成为原始道教宣扬教义的一种工具。”《汉书·郊祀志上》曰:“(方士李少君认为)祠灶皆可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据传幻术技法变幻莫测,如桓谭《新论·辨惑》曰:“睢陵有董仲君,好方道,尝犯事坐重罪,系狱,佯病死。数日,目陷虫出,吏捐弃之,既而复活。故知幻术靡所不有,又能鼻吹、口歌、吐舌牙、耸眉、动目。”
③东海:郡名,指东海郡,秦时始置,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西北),西汉时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地区。黄公:人名,生平不详。
④赤金:铜。古代将金属分为黄金、白金、赤金,分别指金、银、铜。
⑤绛(jiàng):深红色。
⑥羸(léi)惫:羸弱,疲惫。
⑦赤刀:即赤金刀。厌:镇压,制服。张衡《西京赋》曰:“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可见黄公的故事流传颇广。
⑧俗:民间习俗。
⑨角抵:角力,一种杂技游戏,源自先秦的蚩尤戏,战国时兴起。相传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时,头上生角的蚩尤爱以角相抵,于是民间模仿其形象,头戴牛角而抵斗,称蚩尤戏。秦统一后,角抵在宫中盛行,并增加了娱乐游戏的内容,秦二世对此极为着迷,《史记·李斯列传》曰:“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集解》注曰:“应劭曰:‘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曰:‘案:秦名此乐为角抵,两两相当,角力,角伎艺射御,故曰角抵也。’骃案:觳抵即角抵也。”角抵在汉代也很流行,并加进了各种乐舞、杂技、幻术等,演变为有演员化妆表演并且有故事情节的戏曲,成为百戏的一种。《汉书·刑法志》曰:“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三年(前108)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汉武故事》曰:“未央宫中设角抵戏,享外国,三百里内皆观。角抵者,六国所造也,秦并天下,兼而增广之,汉兴虽罢,然尤不都绝,至上复采用之。并四夷之乐,杂以奇幻,有若鬼神。”《汉书·西域传下》赞曰:“(孝武)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汉书·元帝纪》曰:元帝初元五年(前44)“罢角抵”。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曰:“秦汉间说,蚩尤氏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或说角抵戏是戏剧的雏形。而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学界观点各异,有先秦说、汉代说、唐代说等。汉代说即以黄公戏为依据,如耿占军、杨文秀《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说:“称《东海黄公》是我国最早的戏剧节目,我以为一点也不过分。而且在这个戏剧节目中,还掺杂了杂技、魔术表演,因为所谓的‘制蛇御虎’,当指杂技中的戏蛇驯虎之术,而‘立兴云雨,坐成山河’,则无疑是一种幻术,也就是魔术表演。看来,汉代《东海黄公》这个戏剧节目的原型人物东海人黄公,应是一个杂技魔术艺人。”
【翻译】
我有一位朋友叫鞠道龙,擅长幻化的法术,他给我讲过一个古时候的故事:在东海郡有个人叫黄公,年轻时学过法术,能轻松地制服大蛇和猛虎。他身上佩戴着铜制的刀子,用深红色的丝带束起头发,站立起来能变出云雾,坐卧下去就能变出山河。等到年老的时候,他力气衰减,身体疲惫,加之饮酒过度,就不能表演这种法术了。秦朝末年,东海郡出现了一头白虎,黄公就带着铜刀前去制服白虎。由于法术没成功,他最终被白虎吃掉了。三辅地区民间习俗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戏表演,汉代的皇帝也拿这件事作为角抵戏的素材。